參考多年來的嫦娥登月計劃項目來看,月球在未來的主要價值不是居住,而是被利用到其他探索用途:
1,發射或中轉基地。
月球重力為地球六分之一,逃逸速度低,沒有大氣摩擦,所以發射航天器所需能量比地球少。月球兩極有水冰,可以利用太陽能分解為氫、氧作為燃料補給,并用月巖3D打印制成低溫容器埋藏保存。未來從月球出發的航天器,可以考慮直接用月球上的材料制造。
2,礦產資源基地。
月球上隕擊坑中、KREEP巖分布區富集了較豐富的鈦鐵礦、鉑族元素、稀土等礦產資源。具體的礦產資源種類可參考我的其它相關回答。
3,能源基地。
包括月壤中富集的氦-3與月晝區的太陽能。月球上磁場弱,來自太陽風的氦-3可以吸附保留在月壤中,氦-3是受控核聚變的重要原料。另外,月球沒有大氣,月晝時間長,單位面積太陽輻射功率至少是地球表面的2倍。
我2016年發明了一種PET-分子篩復合材料膜可以直接從固溶體中分離氫和氦,這種材料可以重復使用,一平方米成本最貴不到三十元。
4,特種材料制備基地。
月球上有大量鈣鈦礦,可用于高轉化率太陽能電池的原材料。另外,月壤制成的水泥強度大于地球巖石制成的水泥。
5,天文觀測基地。
月球沒有大氣散射與地磁場影響,適合開展高分辨率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太陽風觀測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