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宇宙的星球是否有生命,是有科學講究的:
第一,在廣袤的宇宙中,有很多區域是適合生命生存的。
第二,太陽系和地球上存在的元素,如碳元素和氫元素等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在宇宙中隨處可見。第三,在宇宙的很多地方,都能夠進行有機的化學反應。而且在暗黑星際云中,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有機分子,這個發現更能支持存在地外生命的假說。
當隕石與行星相撞時,會迸發出大量石頭,飛入太空中,如果與隕石相撞的行星上恰好有生命存在,那么飛入太空的石頭上就有可能攜帶生命,經過幾千年后,這些石頭或許會以隕石的身份降臨其他行星,如果行星的環境剛好適合生命生存,那么這些生命就找到了另外的居所,并且繁衍生息下去。大部分隕石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很適合攜帶生命,例如微生物。人類已經發現很多種能夠在宇宙惡劣環境下生存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被長時間放置在國際空間站外,經受極端的溫度、真空與宇宙輻射的洗禮,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而恒星與恒星之間相距太遠的距離,生命要想從一個恒星系統的行星上,到達另一個恒星系統的行星上,要經過太過漫長的時間,如此長時間地暴露在惡劣環境下,生命幾乎不可能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