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氏龍是一種已滅絕的恐龍,生活在約1.45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它是一種小型的食肉恐龍,體長約為1.5-2米,重量約為15-20公斤。
柏氏龍的特點如下:
- 頭骨:柏氏龍的頭骨相對較大,呈矩形,鼻孔較大,眼眶也比較大。
- 頸部:柏氏龍的頸部較長,有10-12個頸椎,使得它可以在覓食時更容易地伸長頭部。
- 四肢:柏氏龍的四肢相對較短,但非常強壯,適合奔跑和捕獵。
- 尾巴:柏氏龍的尾巴很長,約占身體長度的一半,可以用來平衡身體和追逐獵物。
- 牙齒:柏氏龍的牙齒尖銳而鋒利,適合咬碎獵物的骨頭和肉。
- 羽毛:柏氏龍可能具有羽毛,這種羽毛可能是為了保暖或用于吸引異性。
總的來說,柏氏龍是一種敏捷、強壯的小型食肉恐龍,具有適應性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