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還存在一個比較龐大的新能源黑群體,他們經常會說一句話"隨便你們吹,我支持你們把燃油車價格打下來,然后我來買燃油車",真的沒想到,這群人說的竟然成真了。
不管是車子還是房子,只要降價,對提升銷量多少都是有幫助的,因為這是最實際的讓利。
汽車這波價格戰,對消費市場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我覺得首先對純電車個人車主(非營運)影響不小,買電車我們會說經濟性,每公里多少錢,比燃油車節省了多少錢等等。
但是一旦燃油車"割肉"足夠猛,那么很有可能我們所說的電車省錢要成偽命題了,雖然加電便宜,但是燃油車總價降下來了,并且不需要額外購買產權車位安裝充電樁,沒有補能/里程焦慮。
大家也都看到了,進入2023年后最新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一共新增10萬多億元存款,2023年1-2僅僅兩個月就新增了9萬多億存款,這已經都不能簡單叫暴漲了。
再結合頂層通脹、底層通縮,雖然頂層很"可惡",竟然也跟著底層一起"現金為王",但是這也意味著很多消費市場都要迎接通縮,通脹群體也會珍惜現金,自然大家都會偏好降價商品。
其實很多人容易忽略一個方面,那就是二手車市場,如果價格戰發展的足夠迅猛,很多二手車販子可能會迎來噩夢,他們極有可能會選擇拋售后退出,進一步加劇價格戰的激烈程度。
具體的邏輯如下,原先28萬新車A、24萬新車B、15萬新車C,同樣年限和公里數在二手車販子那邊賣22萬、17萬、9萬,如果新車分別降到23萬、18萬、11萬,那么可以說二手車販子原先的價格一定賣不出去,但是二手車販子如果想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一定會跌破收車價,這意味著必然有大量的二手車販子選擇清空庫存,退出二手市場,手握現金觀察形勢。
道理很簡單,大家不買車的原因是什么?無論是資金有限還是守住現金,反正反射到消費市場中就是消費力不足,那么降價會有反彈嗎?可能會,就是某些車企訂單排滿了,可以不繼續降價了,但是如果考慮到消費后勁,有可能汽車全方位降價是一個長期的政策,因此二手車商耗不起、賭不起。
這也就意味著很多汽車大V說的,"再等等看,可能會更低"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