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未成年人在進行民事法律行為時,需要經過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才能生效。未成年人指的是年滿18周歲以下的個體,他們在法律上被認定為缺乏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因此需要法定代理人來代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法定代理人通常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未成年人進行民事法律行為時,法定代理人必須給予明確的同意,才能使該行為生效。這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防止他們在缺乏足夠判斷能力的情況下受到不利影響。
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同意是民事法律行為生效的重要條件之一。如果未成年人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而進行民事法律行為,該行為通常被認為是無效的,即使行為已經發生,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撤銷或變更。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有些特定的民事法律行為可以由未成年人自行進行,而無需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例如,未成年人進行日常消費、接受義務教育、進行勞動等行為,可以自行進行,不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限制。
總的來說,未成年人進行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確實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限制。這一規定旨在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確保他們在法律事務中得到適當的指導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