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七擒孟獲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典故,講述了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七次成功擒獲南蠻的首領孟獲的故事。
在三國時期,南方地區有一個由南蠻族組成的勢力,其中最有威脅的就是南蠻的首領孟獲。孟獲兇狠殘暴,經常襲擊蜀國的邊境,給蜀國的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為了解決南蠻的問題,諸葛亮決定親自出征。他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了解了南蠻的習俗和地理環境,并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
第一次出征時,諸葛亮派出部將前往南蠻地區,以示威懾。孟獲見到蜀軍的威勢后,感到恐懼,主動投降。然而,諸葛亮并沒有殺孟獲,而是待他如賓,賜予他豐厚的賞賜,并派人護送他回蜀國。
第二次出征時,孟獲再次被擒獲,但諸葛亮依然沒有殺他,而是再次待他如賓,并向他展示了蜀國的文化和治理成果。這讓孟獲深感諸葛亮的仁德和智慧。
第三次出征時,孟獲主動前來投降,并表示愿意歸附蜀國。諸葛亮再次接納了他,并賜予他官職和土地,讓他在蜀國安居樂業。
接下來的四次出征中,孟獲每次都主動前來投降,最終徹底歸附了蜀國。諸葛亮對孟獲的寬容和善待,讓他深感感激和敬佩,從而徹底改變了他的態度。
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善待敵人,用智慧和仁德來化解矛盾,比用武力解決問題更加明智。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的一段佳話,也被后人用來形容善于用智慧和仁德解決問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