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一毛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典故。這個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段故事。
故事發生在秦朝末年,當時項羽領導起義軍與秦朝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最終,項羽攻破了秦朝的都城咸陽,但他并沒有立即建立自己的王朝,而是將秦朝的寶物分給了自己的將士。
有一天,項羽的部下韓信來找他,向他獻上了一只牛。這只牛非常瘦弱,只有一根毛。項羽看了很生氣,覺得韓信拿這樣的東西來獻給自己是在嘲笑他的功績。
韓信看出了項羽的不滿,便解釋說:“這只牛是我從秦朝的寶庫中拿出來的,雖然它只是一根毛,但是它代表了秦朝的財富。九牛之毛,可以堆積成山。現在我們已經攻破了秦朝,秦朝的財富就像九牛之毛一樣多,我們將會分得很多。”
項羽聽了韓信的解釋,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意識到韓信的這只牛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代表了無窮的財富。從此以后,九牛一毛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數量巨大的財富。
總結:
- 九牛一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數量巨大的財富。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 故事中,項羽看到韓信獻上的一只瘦弱的牛,感到不滿,但韓信解釋說這只牛代表了秦朝的財富。
- 項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了九牛一毛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