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典故,發生在秦朝時期。當時,秦始皇劉邦的丞相趙高企圖篡位,他為了掌握政權,采取了一系列陰謀手段。
在一次宴會上,趙高拿著一只兔子,卻聲稱這是一只馬。他故意混淆事實,試圖欺騙大臣們。當時的大臣們都知道這是一只兔子,但是出于對趙高的威脅和恐懼,他們沒有敢直接反駁。只有一個大臣叫李斯,他勇敢地站出來,指出這只動物是兔子,不是馬。
趙高的目的是為了測試大臣們的忠誠度和服從度。他希望通過這個事件,看看誰會公開反對他的錯誤,誰會保持沉默。趙高希望大臣們都會被他的權威所嚇倒,不敢質疑他的錯誤。
然而,李斯的勇敢和堅定打破了趙高的計劃。他不畏權勢,不畏威脅,毫不猶豫地指出了真相。這個事件成為了后世的典故,用來形容明知是錯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為。
指鹿為馬這個典故告訴我們,要勇于說出真相,不要被權勢所嚇倒,要堅守正義和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