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得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典故,源自于《史記·李斯列傳》。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是秦朝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為秦始皇(嬴政)效力,為其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對秦朝的統一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斯得志的典故發生在李斯被任命為秦朝宰相后。當時,李斯得到了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他的建議和決策對秦始皇有著重大影響。然而,李斯卻在權力面前變得傲慢自大,不再謙虛謹慎,開始濫用職權,甚至對待其他官員和百姓非常苛刻。他的行為引起了秦始皇的不滿。
最終,秦始皇感到李斯的得志已經超過了適度,對國家和人民產生了負面影響。于是,秦始皇決定對李斯進行警示和懲罰,以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秩序。他下令將李斯的家人全部抄家,并將李斯貶為庶人,剝奪了他的權力和地位。
李斯得志這個典故告訴我們,一個人在權力面前應該保持謙虛和謹慎,不可過于得意忘形。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濫用或者過度追求權力,很可能會導致自身的垮臺和失敗。因此,我們應該時刻警醒自己,保持謙遜和理智,正確對待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