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藤野嚴九郎)與魯迅(周樹人)的關系,是師生關系,并且是一段深刻影響魯迅一生、跨越國界的真摯情誼。這段關系因魯迅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而廣為人知,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感人的篇章。
以下是他們關系的關鍵點:
師生身份:
- 1904年,魯迅赴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現東北大學醫學部)留學,藤野先生是他的解剖學教授。
- 藤野教授當時負責教授魯迅骨學、血管學、神經學等課程。
藤野對魯迅的特殊關懷:
- 認真批改講義:?藤野先生發現魯迅的課堂筆記(講義)記得不夠準確(尤其是繪圖),便主動要求魯迅每周將講義交給他檢查。他會用紅筆仔細添改文法錯誤、補充遺漏,甚至細致到解剖圖的血管位置。這在當時對留學生來說是非常少見的關照。
- 關切與鼓勵:?藤野先生關心魯迅的學習和生活,擔心他因為語言障礙跟不上課程,也曾關切地問及中國女人裹腳導致足骨變形的問題(這體現了他的學術好奇心和對中國文化的關注)。
- 超越民族偏見:?當時正值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對中國留學生存在普遍的輕視甚至歧視。藤野先生卻毫無偏見,以純粹的學者和師長的態度對待魯迅,給予他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幫助。這在魯迅看來極其珍貴。
魯迅對藤野的深切感念:
- 銘記恩情:?魯迅將藤野先生的關懷深深記在心中,認為他是自己遇到的老師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藤野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毫無民族偏見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了魯迅。
- 棄醫從文的精神慰藉:?魯迅決定放棄醫學,轉向文學以拯救國民精神(著名的“幻燈片事件”是其導火索之一)。當他去告知藤野先生時,藤野先生深感惋惜,但仍理解并尊重他的選擇。臨別時,藤野先生贈給魯迅一張自己的照片,背面寫著“惜別”二字,并囑咐魯迅也送他一張照片(魯迅當時沒有,后來一直引以為憾)。這張照片成為魯迅重要的精神寄托。
- 寫作《藤野先生》:?1926年,在廈門大學任教期間,魯迅寫下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深情回憶了在仙臺的留學生活,尤其濃墨重彩地描述了藤野先生對自己的關懷與影響,表達了對這位恩師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魯迅寫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
- 精神的激勵:?魯迅將藤野先生的照片掛在北京寓所的墻上。每當夜間疲倦懈怠時,抬頭看到照片上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和似乎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的神情,便使他增加勇氣,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成為魯迅在艱難歲月中堅持戰斗的精神力量之一。
藤野先生晚年的知曉與感懷:
- 藤野先生本人并不知道魯迅后來的巨大成就和影響,直到1935年(魯迅逝世前一年),《魯迅選集》日譯本出版,譯者增田涉通過魯迅了解到藤野先生的信息,幾經周折才找到已經退休回到故鄉福井縣行醫的藤野嚴九郎。
- 藤野先生得知自己曾經的學生周樹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魯迅,并且如此深情地懷念他時,非常驚訝和感動。他對記者回憶了當年的情形,表達了對魯迅的贊許(說他是“很認真”、“很踏實”的學生)和對他英年早逝的惋惜(1936年魯迅逝世后)。
- 1937年,藤野先生發表了悼念文章《謹憶周樹人君》。
總結來說:
藤野先生和魯迅的關系,核心是真摯的師生情誼。藤野先生以無民族偏見的學者風范和對學生的無私關懷深深感動了年輕的魯迅。魯迅則將這份恩情銘記一生,視藤野先生為精神上的導師和慰藉者,并通過不朽的文字《藤野先生》使其光輝形象永存于世人心中。這段關系超越了國界和政治,是人性光輝和教育本質的生動體現,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