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霉素(Aflatoxin)是由霉菌(如黃曲霉)產生的強毒性致癌物質,耐高溫且化學性質穩定,常規清洗難以徹底去除。處理被黃曲霉素污染的餐具需謹慎,以下是科學有效的處理方法:
一、核心清潔方法
漂白劑(次氯酸鈉)浸泡
- 原理:次氯酸鈉能破壞黃曲霉素的分子結構。
- 步驟:
- 用含氯漂白劑(如84消毒液)與水按?1:9 比例稀釋(濃度約5000ppm)。
- 浸泡餐具?10-15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
- 注意:金屬餐具慎用,漂白劑可能腐蝕表面。
強堿性溶液處理
- 原理:氫氧化鈉(燒堿)在高溫下可降解黃曲霉素。
- 步驟:
- 用1%氫氧化鈉溶液煮沸餐具(需佩戴防護手套操作)。
- 適用性:僅限耐高溫材質(如玻璃、陶瓷)。
高溫輔助處理
- 盡管黃曲霉素需280℃以上高溫才能分解,但煮沸(100℃)可殺滅殘留霉菌,減少二次污染風險。
- 建議:清潔后煮沸餐具?20分鐘,作為補充措施。
二、處理步驟
丟棄不可清潔物品
- 若餐具為多孔材質(木、竹)或嚴重霉變,建議直接丟棄。
預處理
深度清潔
- 使用上述漂白劑或堿性方法處理,確保接觸霉斑的區域完全浸泡。
徹底沖洗與干燥
三、注意事項
- 安全防護:操作漂白劑或強堿時戴手套、口罩,保持通風。
- 健康風險:黃曲霉素為1類致癌物,微量長期接觸亦有害,無法徹底清潔時建議更換餐具。
- 預防措施:
- 食物儲存在干燥低溫環境,定期檢查。
- 餐具使用后及時清洗,避免食物殘渣殘留。
四、常見誤區
- 醋或小蘇打:酸性或弱堿性溶液對黃曲霉素分解效果有限,需配合其他方法。
- 紫外線照射:家用紫外線燈強度不足,無法有效降解毒素。
總結:漂白劑浸泡或強堿處理是家庭環境中較有效的方法,但嚴重污染的餐具建議丟棄。預防勝于治理,保持餐具干燥與食物儲存衛生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