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不長,在唐太宗去世的第二年公元650年,松贊干布英年早逝。
這時的文成公主才嫁給松贊干布九年時候,雖然二人是以和親的方式完成的聯姻,但九年的朝夕相處,松贊干布對文成公主細微入至,而文成公主也逐漸被松贊干布的為人真正和剛直不阿的性格深深吸引。
唐朝在位的唐高宗李治譴派使者接文成公主返回長安,但文成公主毫不猶豫拒絕了唐高宗的請求,執意留在吐蕃。
雖然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已有9年時間,但是他們膝下卻無子嗣,最后是松贊干布的孫子松芒贊繼位,年僅13歲。
當時的吐蕃因為松贊干布剛去世,難免會有動亂,如果文成公主此時決定回到大唐的話,那年僅13歲的芒松芒贊恐怕難以服眾,最重要的是可能會有人蓄意挑撥,這就會導致吐蕃和大唐兩國之間的關系出現嫌隙,所以文成公主選擇留在吐蕃,安撫吐蕃人民和照顧年僅13歲的芒松芒贊。
從政治方面來看的話,文成公主執意留在吐蕃的原因肯定是為了穩固漢藏兩國之間的關系,在文成公主的認知里,她從入藏起就已經決定要為了吐蕃百姓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她悉心教導百姓種植技術,將中原的造紙術醫術等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吐蕃,就是為了能讓吐蕃的經濟文化水平有所提高,這樣也更加利鞏固唐朝的位置,可以說文成公主是漢藏兩國之間不可缺少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