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會計開具超過實際發生的進項稅屬于違法行為,具體分析如下:
法律風險分析
虛開發票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05條,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包括虛構交易、虛增金額)構成刑事犯罪。若會計開具的40萬元進項中,有24萬元無實際交易支撐,即屬于“虛開”,責任人可能面臨以下處罰:
- 刑事責任:最高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 企業連帶責任:公司可能被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影響信用評級、招投標資格等。
偷稅行為
《稅收征收管理法》第63條規定,虛增進項稅以減少應納稅額屬于偷稅。處罰包括:
- 補繳稅款:追繳虛抵的24萬元對應的稅款(假設稅率13%,需補繳24萬×13%=3.12萬元)。
- 滯納金:每日萬分之五的滯納金(年化約18.25%)。
- 罰款:偷稅金額0.5倍至5倍罰款(本案可能罰款1.56萬~15.6萬元)。
會計人員責任
《會計法》第43條明確,偽造會計憑證的會計人員可被吊銷從業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數據支撐的稽查風險
金稅系統通過比對進銷項發票的品名、金額、上下游企業關聯性等數據,可快速識別異常。例如:
- 進銷背離:若企業進項品名為“鋼材”而銷項為“咨詢服務”,易觸發預警。
- 金額突增:進項突然從16萬增至40萬且無合理業務解釋,可能被系統標記。
建議行動步驟
- 立即停止虛開行為:撤銷虛假發票,更正賬目。
- 自查補稅:在稅務機關發現前主動補繳稅款,依據《稅收征管法》第52條,可能免于罰款(但需繳滯納金)。
- 加強內控:建立發票審批制度,確保每張發票對應真實交易。
- 法律咨詢:建議聯系稅務律師,評估是否構成犯罪及補救方案。
合規示例
假設企業實際采購16萬元(含稅),稅率13%,則:
- 合法進項稅 = 160,000 ÷ (1+13%) ×13% ≈ 18,407元
虛開至40萬元(含稅)時: - 虛增進項稅 = (400,000 -160,000) ÷1.13 ×13% ≈ 28,460元
這28,460元即構成偷稅金額,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結論:虛增進項稅屬于嚴重違法行為,應立即糾正。合規經營是唯一可持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