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口前準備階段
確認準入性
- 核查中國《禁止進口的舊機電產品目錄》,確認設備是否允許進口(如醫療設備、工程機械等部分品類受限)。
- 咨詢當地海關或商務部,確認是否需要《進口許可證》或《自動進口許可證》。
國內進口資質
- 進口方需具備進出口權(完成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海關登記、電子口岸卡等)。
- 若企業無資質,需委托有資質的進口代理公司。
海外采購與合同簽訂
- 明確設備信息:品牌、型號、生產年份、使用狀況、技術參數等。
- HS編碼歸類:準確歸類商品編碼,確定關稅稅率(如8462為機床類,關稅可能為8%-10%)和監管條件(如“O”代表需裝運前檢驗)。
- 合同條款:注明付款方式(T/T、信用證)、設備質量保證、驗收標準,建議加入第三方檢驗條款。
裝運前檢驗(CCIC)
- 海外發貨前,委托中國檢驗認證集團(CCIC)或授權機構進行檢驗,獲取《裝運前檢驗證書》(針對舊機電)。
- 檢驗內容:設備安全性、環保性能、是否屬于“以舊充新”等。
二、進口流程與清關
國際運輸與單據
- 選擇海運(成本低)或空運(時效高),簽訂運輸合同,購買保險(避免運輸損壞風險)。
- 關鍵單據:提單(B/L)、商業發票(Invoice)、裝箱單(Packing List)、原產地證(如FORM E可享關稅優惠)。
申報與繳稅
- 報關材料:合同、發票、裝箱單、提單、CCIC證書、進口許可證(如涉及)、報關委托書。
- 海關審價:可能對設備價值進行評估,需提供原廠發票或折舊證明。
- 稅費計算:關稅=貨值×關稅率,增值稅=(貨值+關稅)×13%(部分設備可減免)。
海關查驗與放行
- 海關可能開箱查驗設備狀況,核對是否與申報一致。
- 查驗通過后繳納稅費,海關放行,憑提貨單(D/O)提貨。
三、清關后續流程
目的地檢驗(商檢)
- 部分設備需屬地海關或商檢部門進行安全、環保項目檢測。
- 若檢驗不合格,可能面臨退運或銷毀。
設備使用監管
- 如進口數控機床等特種設備,需向地方監管部門備案,定期接受檢查。
成本核算與稅務處理
- 進口增值稅可用于抵扣,保留海關繳款書作為憑證。
- 核算總成本(貨值+運費+保險+稅費+代理費)。
四、關鍵注意事項
法規風險
- 禁止進口的二手設備(如舊打印機、舊復印機)一旦誤進口將面臨退運或罰款。
- 部分設備需環保批文(如舊工程機械需提供排放達標證明)。
文件準確性
- HS編碼錯誤可能導致稅率偏差或行政處罰。
- 原產地證、CCIC證書缺失將影響清關。
代理選擇
- 優先選擇有舊機電進口經驗的報關行,可協助處理海關質疑、加速查驗。
設備狀態評估
- 過于陳舊的設備可能無法通過檢驗,建議采購前要求海外提供試機視頻或檢測報告。
五、流程圖概覽
海外采購 → 裝運前檢驗 → 國際運輸 → 申報繳稅 → 海關查驗 → 提貨 → 目的地檢驗 → 投入使用
通過以上步驟,企業可系統性完成二手設備進口。建議提前規劃時間(全程約1-3個月),重點關注準入性和檢驗環節,避免因政策不熟導致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