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絨雙羊(雙絨毛膜雙羊膜囊)雙胎妊娠中,胎盤的形成和變化通常遵循以下規律:
1. 雙絨雙羊的初始胎盤結構
- 雙絨毛膜:兩個受精卵(或單個受精卵早期分裂)分別形成獨立的胎盤,每個胎盤包含自己的絨毛膜和羊膜囊。
- 胎盤獨立性:正常情況下,兩個胎盤在子宮內是分開的,各自有其血管網絡,互不相通。
2. 胎盤“粘合”為一個大胎盤的機制
如果在孕早期觀察到兩個胎盤,而后期超聲顯示融合成單一胎盤,可能的解釋包括:
(1)胎盤邊緣融合
- 解剖原因:當兩個胎盤在子宮內的植入位置非常接近時,隨著孕周增長,胎盤組織可能逐漸向四周擴展,邊緣發生機械性融合,形成一個看似連續的胎盤。
- 超聲表現:超聲下可能誤判為單一胎盤,但組織學檢查仍可見雙絨毛膜結構(即兩個胎盤的外層絨毛膜未完全融合)。
(2)誤判絨毛膜性
- 早期誤診:若早期超聲未能清晰分辨胎盤分隔,可能誤將單絨毛膜雙胎(兩個羊膜囊但共享一個胎盤)診斷為雙絨毛膜雙胎。
- 后期更正:隨著胎兒發育,胎盤供血模式或分隔結構更明顯時,可能修正診斷。
3. 臨床意義
- 雙絨毛膜的確認:雙絨雙羊的胎盤即使外觀融合,仍保持獨立血管系統,胎兒并發癥(如雙胎輸血綜合征)風險極低。
- 單絨毛膜的可能性:若實際為單絨毛膜雙胎,則可能伴隨胎盤血管吻合風險,需密切監測。
總結
雙絨雙羊妊娠中胎盤后期看似融合為一個大胎盤,多數是因兩個胎盤邊緣生長時的物理性接觸,而非真正的結構合并。絨毛膜性(雙絨)不會改變,關鍵需通過早期超聲或胎盤病理檢查確認絨毛膜性質。若診斷明確為雙絨,則胎盤融合無需特殊干預,但仍需規范產檢以排除其他并發癥。
如需進一步鑒別,建議通過以下方式確認:
- 孕早期(11-14周)超聲:觀察胎盤分隔及“雙胎峰征”(lambda sign)。
- 產后胎盤病理檢查:明確絨毛膜結構是否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