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胞胎妊娠中,胎盤的形成與絨毛膜性(chorionicity)密切相關。龍鳳胎通常為異卵雙胞胎(雙絨毛膜雙羊膜囊),由兩個獨立的受精卵發育而來,因此每個胎兒理論上應有各自的胎盤。然而,若胎盤后壁的兩個胎盤發生融合,可能由以下原因導致:
胎盤附著位置鄰近
當兩個胎盤在子宮后壁的著床點非常接近時,隨著妊娠進展,胎盤組織可能在生長過程中相互接觸并逐漸融合。盡管外觀上類似單一胎盤,但內部仍保留兩套獨立的血管系統,分別供應兩個胎兒。
子宮空間限制
雙胎妊娠的子宮空間相對有限,尤其當胎盤均位于后壁時,空間競爭可能促使胎盤邊緣結合,形成融合性胎盤結構。
胚胎發育的生物學機制
在胎盤形成的早期階段,滋養層細胞(trophoblast)的擴展可能促使鄰近的胎盤組織合并。這種現象屬于正常變異,通常不影響胎兒發育,但需通過超聲檢查確認胎盤功能正常。
臨床意義
雙絨毛膜雙胎的胎盤融合一般無需特殊干預,但需注意以下幾點:
- 超聲監測:確認胎兒生長速度和羊水量是否正常,排除雙胎輸血綜合征(TTTS)等并發癥(雖更常見于單絨毛膜雙胎)。
- 分娩計劃:融合胎盤可能增加胎盤剝離時的出血風險,需由產科醫生評估分娩方式。
總之,胎盤融合是雙胎妊娠中的一種解剖學變異,多數情況下屬于良性現象,但需定期產檢以確保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