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成原因
同卵雙胞胎(單卵雙胞胎)
- 由一個受精卵在早期分裂為兩個胚胎形成。
- 分裂通常發生在受精后1~14天內:
- 早分裂(1~3天):雙胞胎有各自胎盤和羊膜(雙絨雙羊)。
- 晚分裂(4~14天):可能共享胎盤(單絨雙羊或單絨單羊),甚至成為連體嬰兒(極罕見)。
- 原因:隨機發生,與遺傳無關。
異卵雙胞胎(雙卵雙胞胎)
- 由兩個獨立卵子分別與精子結合形成,本質上是同期受孕的“普通兄弟姐妹”。
- 每個胚胎有自己的胎盤和羊膜(雙絨雙羊)。
- 原因:受遺傳(如家族有異卵雙胞胎史)、激素水平、輔助生殖技術(如促排卵藥物)等影響。
2. 遺傳基因
同卵雙胞胎
- 基因99.9%相同,性別一致,血型、外貌等高度相似。
- 表型差異(如身高、性格)主要由后天環境或表觀遺傳因素導致。
異卵雙胞胎
- 基因相似性約50%(與普通兄弟姐妹相同),性別可能相同或不同。
- 外貌差異可能顯著,甚至看起來不像雙胞胎。
3. 發生概率
同卵雙胞胎
異卵雙胞胎
- 發生率差異較大:
- 非洲某些地區高達45‰(如尼日利亞)。
- 亞洲較低(約6‰),歐洲約為10‰。
- 隨母親年齡增長(尤其是35歲以上)或使用輔助生殖技術,概率顯著增加。
4. 醫學意義
同卵雙胞胎
- 共享胎盤可能增加并發癥風險(如雙胎輸血綜合征)。
- 基因高度一致,常用于科學研究(如環境對疾病的影響)。
異卵雙胞胎
- 妊娠風險與普通雙胎妊娠類似,較少出現胎盤共享問題。

常見誤區
- 誤區1:同卵雙胞胎一定長得一模一樣。
→ 實際受環境、表觀遺傳等影響,可能有細微差異。 - 誤區2:異卵雙胞胎性別必須不同。
→ 異卵也可能是同性(概率50%),如“龍鳳胎”僅占異卵的50%。
若有進一步疑問(如如何鑒別兩者),可結合超聲波檢查胎盤結構或通過DNA測試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