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僑(Overseas Chinese)
- 定義:指定居在國外但仍保留中國國籍的中國公民。
- 關鍵點:
- 國籍為中國,未加入外國國籍。
- 在外國長期居住(如工作、學習、生活)。
- 例子:
- 一名中國公民在美國留學后留在當地工作,持有中國護照,未入美國籍→?華僑。
- 注意:若加入外國國籍,則不再稱為華僑,轉為“外籍華人”(華裔)。
2. 華裔(Ethnic Chinese)
- 定義:指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外國國籍人士,通常為在外國出生的第二代及以后移民后代。
- 關鍵點:
- 國籍為外國(如美國、加拿大籍)。
- 血統上源自中國(包括漢族及少數民族)。
- 例子:
- 父母是中國移民,孩子在美國出生自動獲得美國國籍→?華裔美國人。
- 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持馬來西亞國籍→?華裔馬來西亞人。
3. 華人(Chinese Ethnicity)
- 定義:廣義上指所有具有中華民族血統或文化認同的人,不限國籍或居住地。
- 關鍵點:
- 血統或文化歸屬(可能保留中國國籍,也可能是外籍)。
- 可涵蓋華僑、華裔及中國本土居民。
- 例子:
- 新加坡籍華裔(血統)→ 華人。
- 持有中國國籍的北京居民(文化認同)→ 華人。
- 印尼籍華商(血統+文化)→ 華人。

常見混淆點
華僑 vs. 華裔:
- 華僑是中國公民,華裔是外國公民。
- 華僑若入籍外國,則轉為華裔(外籍華人)。
華人 vs. 華裔:
- “華人”更強調文化和血統的廣義身份,不限定國籍(如中國公民、新加坡華人均可稱華人);
- “華裔”特指外國籍的中華民族后裔。
使用場景舉例
- 新聞報道:
- “華僑華人春節聯歡晚會”→ 涵蓋華僑(中國籍)與華人(外籍)。
- 法律文件:
- 中國《國籍法》規定,自愿加入外國國籍者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華僑轉為華裔。
- 身份認同:
- 一名華裔美國人可能自稱“華人”(強調血統),但法律身份是“華裔”。
掌握這些區別后,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合適術語,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