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膠是桃樹(或山桃、櫻桃等薔薇科植物)在樹體受到損傷后分泌的一種天然樹脂,其生成過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步驟:
1. 樹體受損
- 原因:桃樹的樹皮因病蟲害、機械損傷(如修剪、冰雹、動物啃咬)、真菌感染或自然開裂等原因出現傷口。
- 樹體反應:樹木為保護傷口免受細菌、真菌入侵,會啟動自我修復機制,從韌皮部或木質部的腺體中分泌膠狀物質。
2. 樹脂分泌
- 成分:分泌的膠狀物主要由?多糖類物質(如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等)構成,還含有少量蛋白質、礦物質和水分。
- 過程:膠體從傷口處緩慢滲出,初期呈黏稠液體狀,與空氣接觸后逐漸氧化。
3. 氧化凝固
- 凝固:分泌出的膠體在空氣中暴露后,水分蒸發,發生氧化和聚合反應,逐漸凝固成半透明或琥珀色的固體(顏色因樹種、環境和樹齡而異)。
- 形態:干燥后的桃膠質地堅硬,外形不規則,可能呈現塊狀、顆粒狀或淚滴狀。
4. 自然積累與采集
- 季節:桃膠多在?春夏季節?分泌,尤其是溫暖濕潤的天氣會加速分泌。
- 采集:人工通常在樹干或樹枝上刮取凝固的桃膠,經清洗、晾曬后成為市售的干貨。
關鍵因素
- 樹種:桃樹(Prunus persica)是主要來源,但其他薔薇科植物(如杏、李、櫻桃)也會產類似樹膠。
- 環境:高溫高濕環境、土壤貧瘠或酸堿失衡可能導致桃樹更易分泌膠體。
- 用途:傳統中醫認為桃膠有滋補作用,現代多用于甜品、飲品或作為食品添加劑(需充分泡發后使用)。
補充說明
- 桃膠的形成本質上是桃樹的?應激反應,過量分泌可能反映樹木健康狀況不佳(如根腐病、蟲害等),需注意區分自然分泌與病態產膠。
- 人工養殖中,有時會通過輕微劃傷樹皮促使桃膠生成,但需適度以避免損傷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