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是個精銳兵力含量的問題:為什么千人級別小規模作戰中明軍能取勝?因為雙方都是精銳,明軍打贏很正常。但是為什么大兵團作戰拉垮?因為明軍精銳部隊總量或者說整合度不及對方。
明軍不滿餉的說法純拍腦袋瞎扯,普及個常識:能花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明軍指揮差等等說法也站不住,因為指揮沒那么重要,只要不犯錯就行。這點慢慢展開說。
下面我說一個很重要的建議,能幫助理解很多古代戰爭的問題:去親身體驗一下SLG(策略類)游戲,這是讓和平年代喝著可樂的你,最接近古代戰場的方式,沒有之一。
先疊甲:我不是手游托兒。但我是單機游戲《文明6》愛好者,幾個月前出了一款經過正版授權的類似文明6的SLG手游,愛屋及烏之下去體驗了一下。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類游戲,幾個賽季玩下來,對以前困擾已久的一些問題豁然開朗。
在SLG游戲里有聯盟的概念,不同聯盟可以理解為不同軍事組織或國家,那么決定聯盟實力的關鍵是什么?我相信會有很多沒玩過的人說是氪金程度。但實際上不是,一個聯盟最核心的財富在于活躍度高、執行力強的玩家數量有多少。
氪金玩家的確實力更強,但SLG游戲和玩家都已經高度成熟了,現在氪金玩家的強度保持在一個合理范圍內,平民玩家可以通過人數以及活躍度擊敗氪金玩家。否則的話,平民玩家發現無法和氪金玩家對抗,就直接跑路棄游了。留給氪金玩家一個鬼服。(這一段和古代戰爭無關,只是說給對SLG游戲一知半解道聽途說的人的。)
回到SLG與古代戰爭相關的部分:一個強大的聯盟或軍事集團,是在一路戰斗過程中不斷吸收其他聯盟里活躍度高、執行力強的玩家,最終奪取本服務器霸權。以我自己游戲經歷舉例:S1賽季里我所在平民聯盟里有很多大學生,精力充沛、游戲熱情高、服從指揮,最終憑借活躍度的優勢擊敗了對方由2個充值10萬的氪佬建立的聯盟,然后對方這2個高戰力的氪佬加入我們聯盟去征戰S2賽季。
游戲里有戰功和做奇觀的貢獻度,這兩個數字比較能反映玩家的活躍度以及執行力。每個聯盟的人數有上限,但強大的聯盟里活躍度高、執行力強的玩家一定多。注意這是一個由散人組成的聯盟,至于那些職業化的游戲公會,那更是全員高活躍度以及和軍隊一樣的執行力。職業公會的指揮能力,和散人聯盟拉不開差距,散人指揮只要不犯大錯就行。
好了,回到明清戰爭上:你們會發現八旗的發展很像不斷吸收補充高活躍度、執行力強的玩家的強力聯盟。建州女真最初戰斗力也不強,滿文老檔里記載了大量努爾哈赤對部下的不滿,但在由小到大的勝利過程中吸收了其他部落,能打的人越來越多。到了和明軍幾次大決戰的時候,往往能發現努爾哈赤的指揮錯誤百出,經常是見到明軍就莽了上去,但最后卻打贏了——這也是我前面說指揮其實并不太重要的原因,只要不是太離譜大錯,活躍度高、執行力強的部下都能完成那些并不聰明的指揮。
而明軍呢,執行力強的精銳部隊的總量肯定不少,但是顯然沒有經過整合,分散在各位總兵手里。就好像一方聯盟有300人,其中有150個執行力很強的玩家;另一方有5個聯盟,總人數有1500人,但每個聯盟里只有30個執行力強的玩家。
所以小規模戰斗(類似雙方只出30個執行力強的玩家),明軍經常取得勝績;但大軍團作戰往往拉垮。
那么,怎么對付這種局面?其實很簡單,采取守勢,拖個幾十年,等對方執行力強、能打的這批人老死了就行了。明代開國的時候,老朱手下那幫兵也是經過多次起義軍內部吞并后建立起來的精銳,但是老兵年紀大了換成新人后就無法保證戰力了,漢唐宋開國時期的軍事強盛時期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