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類保函是銀行或金融機構應申請人的要求,向受益人(通常為資金提供方)出具的書面擔保文件,主要用于為申請人的融資行為提供信用支持,降低融資風險,促進資金順利獲取。其核心是通過銀行信用增強企業信用,幫助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獲得更優條件或解決信用不足的問題。
主要類型與場景
借款保函
銀行為企業向其他金融機構的借款提供還款擔保。若企業違約,銀行將按約定代償。適用于企業向境外貸款或需要增強借款信用時。
債券償付保函
擔保企業發行債券時的本息兌付。例如,某公司發行海外債券,銀行出具保函可提升債券評級,降低融資成本。
融資租賃保函
承租方無法支付租金時,銀行向出租方履行賠付責任。常見于大型設備租賃,如航空公司通過保函擔保租用飛機。
授信額度保函
為企業在授信額度內的融資提供擔保,如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為上下游增信。
信用證項下融資保函
擔保進口商在信用證延期付款時的償付能力,幫助企業在貨物交割后延期支付貨款。
核心作用
- 信用增強:將企業信用轉換為銀行信用,尤其利于中小企業突破融資瓶頸。
- 風險轉移:資金方風險部分轉移至銀行,提升放款意愿。
- 降低成本:借助銀行信用,企業可能獲得更低利率或更長融資期限。
- 跨境支持:解決跨國融資中的信用認可問題,如內保外貸業務。
典型應用場景
- 企業信用評級不足,需銀行擔保以獲得貸款;
- 項目融資中,業主要求承包商提供融資擔保;
- 境外發債或融資時,需國際認可的銀行信用背書;
- 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為供應商融資提供增信。
示例
某新能源企業擬向海外銀行借款1億美元,但因境外機構不認可其信用,銀行開立融資性保函,承諾承擔連帶還款責任,最終企業以低于市場利率2%的成本獲得資金。
融資類保函本質是金融杠桿工具,通過銀行信用撬動更大資源,但企業需承擔手續費、保證金等成本,并需謹慎評估自身償付能力以避免觸發擔保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