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資源太少就應該像中美一樣掛號費盡量市場化,最需要就醫幫助的會選擇更高的掛號費,越是逆市場化想人為分級診療越會造成資源浪費,急危重癥和疑難雜癥就是應該支付更高的醫療成本,因為優質醫療資源的稀缺是永恒的,如何高效把它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中,而不是在分級診療中被層層浪費
我們國家衛健委的最新醫改規劃有加強分級診療的意圖,國家本意是好的,爭取讓基層醫療資源充分利用,可醫療畢竟是個專業性很強的事業,可以說隔科如隔山,三級醫院尚且如此,一級醫療衛生室能起什么作用?誤診看不好和大s被流感耽誤是常有的事,因為一級衛生室沒有看好治好病的能力,只能負責三級醫療機構的后續拿藥,但拿藥這事美團買藥和拼多多完全可以分化承擔,一級衛生室只有離家近這一條看似可有可無的優勢,可是壓根看不好病
中國有學習日本分級診療的趨勢,最新政策還要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定期派駐優秀專家下沉一級衛生室給病人近距離看病,我看這只是浪費優秀醫療資源罷了,那些專家聚集起來給疑難急需救治的病人看病才是王道,能利用三甲醫院的影像科和檢驗科,就醫流程也更規范,把專家下沉到一級衛生室什么作用也沒有,浪費醫療資源罷了。衛生政策不是一直進步,也是有退步可能性的
還有適度允許高掛號費門診也有助于提高特需專家的坐診意愿,靠28元的平價門診號總是一搶而光,越受歡迎的醫生越應該靠掛號費誠實掙錢,多開門診,幾乎光號速度越快的專家水平越牛逼。
方主流國家,私人診所或則公立診所醫生都是經過大醫院5-7年實打實嚴格的規培,有些是大醫院十幾年的專科經歷,國外大醫院就是個訓練流水平臺,大醫院醫生待遇低
私人診所或公立診所獨立處置中小病或危機病程序轉診 完全勝任 ,國內規培(寫病例和拉勾子打雜,因為病人多 沒時間教規培,規培生出錯了處罰帶教老師 處罰也重)與國外規培(病歷打雜有專門的醫生助理負責,對規培醫生技術毫無保留傾全力相受)不可比,國外診所醫生水平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