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合理的預期:理解父母的局限性,允許他們真的不可能改變了。更多地依靠自我覺察來應對催婚壓力。
2.建立個人邊界:分清哪些是父母的事情,哪些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不被彼此綁架,保持獨立性和自主權。
3.平等坦誠的溝通:利用春節假期與父母平等、平和地溝通自己的處境、想法和計劃。有效的溝通可以建立更加和諧的關系。而不是讓催婚話題成為“雷區”,更不要對父母撒謊、租男女朋友等。有效的溝通可以和父母建立更加和諧的關系,同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權。
不同自我心理狀態下的回應建議:
「控制型父母」
強勢地告訴他們,堅定地表達自主權:“請理解,我的人生我自己負責,我會妥善安排一切。”
「營養型父母」
可以一邊握著母親的手,或搭著父親的肩,一邊告訴他們:“媽媽/爸爸,你不要擔心,這個事情我有放在心上。你們培育出的我這么出色,相信我一定會遇到合適的人。請放心。”
「成人自我狀態」
可以通過數據和社會現象理性分析,告訴他們:“時代在變遷,我們與過去不同。在我所處的年代,我的情況很正常也很普遍,我會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最佳選擇。”
「自由型兒童狀態」
用自由性的部分去感染他們,分享你單身生活的快樂:“你干嘛老盼著我結婚啊?我結婚了就沒人跟你玩了。現在多好,我有空就可以帶著你出去玩,多自由。”
「適應型兒童狀態」
可給予他們一個溫馨的承諾:“我明白你們的期待,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