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蛇的懼怕是刻在基因里的。
有篇PNAS研究發現[1],猴子對蛇有反應特別劇烈的神經元,比其他的危險,比如老虎和獅子反應更快,即便是看到蛇的圖片,都會讓人引起反應。這種反應是自動的,不需要任何先驗的知識或者后天的經驗。
其實進化和機器學習也沒太多不同的地方,大家都是根據環境不斷地試錯,只不過機器學習可以通過反向傳播很方便的改變自己,而人生出來就固定了,只能通過一代代的變異來碰,相同的就是這個篩選過程。靈長類動物對蛇有如此深刻的反應,只能說這是幾千萬年的生存智慧的結晶——那些對蛇沒有敏感的基因,因為更容易死亡,而沒有遺留下來,對蛇敏感有顯著的進化優勢。
因為在做機器學習的時候,有一個這樣的經驗:當模型被過度訓練的時候,會出現過擬合,也就是會對訓練樣本反應更機械,更準確,但是對測試集的效果反而變差。而人類對蛇形如此強烈而敏感的反應,只能說蛇的存在在過去肯定是對人類形成了嚴重的威脅,以至于人類大腦中單獨分出了對蛇敏感的神經元,可以不通過大腦分析而形成機械的反應。
但是,恐懼和崇拜從來都是一體兩面的,因為恐懼所以崇拜,因為崇拜所以恐懼。
因為蛇對原始的人類有如此強烈的威脅,人類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和焦慮,而這種不安和焦慮會讓人試圖通過某種方式來重新獲得安全感,這個安全感就來自于崇拜。通過崇拜,原始人類和自己懼怕的蛇達成了某種「契約」,從而讓人從負面情緒中解脫了出來。這不僅僅是對蛇,也是對一切「兇神惡煞」和「敗軍死將」崇拜的心理根源。
而逐漸的,因為人和人恐懼的對象建立了契約,人就會重新的去闡述自己恐懼的來源,把正面的一些特質賦予給它——其實類似于一種大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當人無力去改變的時候,人會通過崇拜來重新的讓自己認知協調。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蛇在各種原始宗教里面層出不窮,古埃及就有銜尾蛇,象征永生不死,生命周而復始;像瑪雅文化里面的羽蛇神,更是天人之間溝通的媒介。
參考文獻:
1、Van Le, Q., Isbell, L. A., Matsumoto, J., Nguyen, M., Hori, E., Maior, R. S., Tomaz, C., Tran, A. H., Ono, T., & Nishijo, H. (2013). Pulvinar neurons reveal neurobiological evidence of past selection for rapid detection of snak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0(47), 19000-1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