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也許在親戚那里你會是個陪襯,你想功成名就后衣錦還鄉,但是父母只會想你能平平安安的回去。錢是掙不完的,時間是買不來的,隨著人越長越大,和父母陪伴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一年到頭一般也就過年有這個時間,春節要加班的我相信平常的節假日更需要加班。
2、混的不好在家住幾天,最先看不上看不慣的,大概率是父母本尊,尤其社會底層,面子大于天,混的不好就是給父母丟面子。至少我的體會是這樣,混的不好,在外獨自過年,吃泡面都比回家好!
3、小時候所謂的年味,都是父母成年人提供的,大餐,新衣,玩具,紅包,煙花,一些逛街游玩諸如廟會…氛圍布置,聚會嘮嗑,工作后其實應該提供“年味”了。
4、沒錢回家的話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父母親戚在飯桌上一臉羨慕的說著,鄰居家兒子過年不回家加班費上萬,又給老人買了新款蘋果手機,五一節馬上開著寶馬帶女朋友見家長,自己家的廢物手上存款不超過五萬,連8.8萬的彩禮都要找家里要,相親的時候還老是被女方嫌棄,真是大學白上了。你家父母會這樣說自己兒子。也只有這樣父母教育的孩子才會這樣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