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的分裂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和隨之而來的民族主義浪潮。奧匈帝國是一個由多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帝國,包括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蘭人、烏克蘭人、南斯拉夫人和意大利人等。這些民族在帝國內部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和自治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戰事的拖延和國內經濟狀況的惡化,各民族的獨立和自治要求變得更加強烈。1918年,隨著奧匈帝國在戰爭中的失敗,各民族紛紛宣布獨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波蘭等新國家相繼成立,而匈牙利也脫離了奧地利,成立了自己的國家。
奧匈帝國的分裂并不是因為實行了類似蘇聯的民族政策。蘇聯的民族政策旨在通過建立民族自治共和國和地區來緩解民族矛盾,而奧匈帝國的民族問題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治和民族平等政策。
關于德國的民族政策,納粹德國在希特勒統治下確實對少數民族采取了極端的壓迫和迫害政策,特別是對猶太人、羅姆人、斯拉夫人等。這種政策導致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并在戰后引發了對德國的強烈反感和抵觸。
相比之下,蘇聯的民族政策雖然存在許多問題,但在理論上是為了促進民族平等和自治,盡管在實踐中常常與其意識形態和政治控制目標相沖突??傮w而言,蘇聯的民族政策并沒有像納粹德國那樣走向極端種族迫害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