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原因是因為春節檔作為全年最特殊的一個檔期,其檔期競爭時間非常短,前幾天每天的票倉高達10億以上。片方通常希望影片在正式上映后迅速搶占市場,而點映可能導致口碑提前分化,若點映反饋不佳,反而會影響首日排片率和票房表現。
但是即便自己的影片質量比較差,只要做好營銷工作,也足以在春節檔的前幾天里面就收回成本,甚至獲得不少收益,那么口碑到底好不好也就不再重要了。 所以一部電影如果不是對自己的質量特別有信心,是沒有必要點映的,甚至有可能因為點映產生反效果。 春節檔歷年大規模點映的電影的電影中,就算點映口碑還尚可,也基本沒有好結果的。
另外觀眾的觀影需求也比較集中,很多一年只進一次電影院的觀眾其實對電影的質量要求沒有那么高,很多時候就是為了一個熱鬧,為了一個新鮮感去電影院。這些觀眾更傾向于選擇合家歡、喜劇或視效大片,這類影片的受眾需求較為明確。片方認為無需通過點映測試市場,直接依靠宣發和檔期紅利即可吸引觀眾。
另外春節檔的電影宣發策略側重“爆發式營銷”,春節檔影片的宣發預算普遍較高,傾向于通過大規模廣告、預售、社交媒體話題等方式集中造勢,而非依賴點映積累口碑。
春節檔是一個超大票倉,超短周期的檔期,這種“短兵相接”特性決定了片方更傾向于“畢其功于一役”,依賴檔期紅利和集中式營銷,而非通過點映逐步積累熱度。這種策略既是對市場規律的適應,也是對競爭風險的規避。
但是今年的情況有點不一樣,今年的春節檔由于扎堆的大片實在太多了,所以搶春節檔前幾天的院線排片比例就變成一個非常艱難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 雖然《蛟龍行動》本身是一個很大的IP,但是由于今年競爭太激烈,所以《蛟龍行動》直到目前的排片非常之少,很多影院初一只有一場,甚至沒有排片。
所以點映就變成了一個非常現實,而且也許能夠挽回敗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辦法。如果《蛟龍行動》的質量真的能夠達到《紅海行動》甚至更好的級別,那么是有可能提前兩天產生很好的口碑傳播,對電影前幾天排片產生正向的影響,甚至引爆春節檔的票房。
要知道當年《紅海行動》上映的時候,就是憑借超好的口碑從第一天大盤排片11.4%的占比迅速在三天以內提升到了20%以上,最終在春節假期結束之前,達到了30%以上的排片占比。最終擊敗了《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拿到了36億票房,成為了春節檔票房冠軍。
從明天開始,《蛟龍行動》一共會在全國近800塊IMAX銀幕之上進行點映。這種在春節檔極為罕見的大規模點映可以說是《蛟龍行動》的一種背水之戰,也可以看出片方對自己的電影質量的確是非常有信心。
但是當年《紅海行動》的對手是兩部6點幾分、質量非常普通的商業片。而今年《蛟龍行動》的對手變成了五部高規格的商業片,并且其中可能有兩三部的口碑都會相當不錯。
《蛟龍行動》還能否上演2018年的逆襲,只能等春節才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