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錄唱片,音樂是音樂,歌聲是歌聲,歌手戴著耳機聽音樂唱歌,話筒只能收錄歌手的歌聲,不會收錄音樂,同理,拍電影也是,角色頭上(鏡頭外)都有定向話筒指著,背景音是會被系統完全屏蔽只收錄演員的臺詞的,只要供片商將全部音軌交給譯制方即可。
實際上早期的大量譯制片因為成本與技術的原因,由于譯制方拿不到音軌分開的母帶,拿到的全是成片,故而上譯長影也好是央視也罷,都會采取非常‘土鱉’但又‘無奈’的‘擰旋鈕’的辦法,即角色一說話就大量降低原片音量,說完話再給音量旋回來,故而就造成早期譯制片普遍存在‘角色一說話,音樂就沒了/小了,一閉嘴,音樂又回來了,全片背景音樂時大時小飄忽不定’的問題,耳朵好的甚至能聽到‘原片原配’。
至于現在,現在正規進口的譯制片全都是會拿到全部音軌的母帶,那自然不可能再‘擰旋鈕’也自然不會再出現‘角色一說話,音樂就沒了/小了,一閉嘴,音樂又回來了,全片背景音樂時大時小飄忽不定’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