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電影后期工業(yè)聲音團隊分幾個小組,分別負責環(huán)境音(Background)、音效(Sound Effect)、擬音Foley、對白處理(Dialog)、配樂(Music)。
環(huán)境音(BG)小組負責的部分就是一種底噪,比方說你在地下停車場里聽到空調外機轉動的風聲的聲音,這些難以察覺的聲音“并不會給你留下深刻的記憶”,或是風吹過鳥鳴等特別微弱的聲音,但當你聽到這些聲音時大腦總是能讓你自然而然的想象到所處的環(huán)境。
音效(SFX)小組負責的部分則是電影中比較明顯的音軌了,比如爆炸聲BOOM! 或者開門的聲音吱啦吱啦的聲音,或是操作開關打開某件設備等哪怕在現(xiàn)實里沒那么突出到為了突出鏡頭分鏡設計而做的特別明顯的音效聲,還比如像直升機螺旋槳等特別明顯的聲音。
擬音(Foley)其實可以是任何在現(xiàn)實中可能不存在,但為了突出鏡頭語言所設計的聲音。比如高跟鞋走路的聲音,可能現(xiàn)實中走路高跟鞋沒有這么明顯的聲音,但為了突出電影中可能情緒突出的緊張感諸如此類,會重新錄制、或用不同物件去仿制該類聲音。以腳步聲巨多,但有些比較突出音效類如打雷聲也可以通過擊打鐵板產生,這些統(tǒng)稱為擬音。
對白(Dialog)處理的工作就是對演員現(xiàn)場或后期補錄(ADR)等人物對白內容進行剪輯,要保證每一條對白的銜接對上嘴型,對白與對白之間的底噪要切干凈。稍微進階的難點在于基于成片內容,例如鏡頭拉了個全景要適當?shù)慕o對白基于鏡頭當中場景給與特定的混響于恰當比例去模擬真實的對話,但這一點國內大部分影視作品聲音處理的都較差,尤其是通過ADR補錄對白的作品,鏡頭拉遠時還感覺在貼臉說話,真實感還原不好。
配樂(Music)據我了解一般是外包給其他工作室去按場景需求不同的情緒去編寫制作適合該場景情緒的一些音樂。
最后電影后期還會有一個總工程師,當收到各部門發(fā)來的分工工程之后統(tǒng)一合并并按相應的電影工業(yè)標準進行混音。
所以譯制片只要把對白的部分音軌靜音掉再重新根據進口國語言進行ADR補錄當?shù)卣Z音版本的對白,即可保留環(huán)境音的同時替換掉對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