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能夠劈開山脈的現象,通常是由地質歷史和河流侵蝕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機制:
地質歷史:河流可能早于山脈的形成。在地質歷史中,河流可能已經在平坦的地形上流動,當地殼抬升形成山脈時,河流繼續沿著原有的路徑流動。這種情況下,河流會在山脈抬升的同時切割山脈,形成所謂的“穿山河”或“先成河”。
河流侵蝕:即使山脈已經存在,河流通過侵蝕作用可以逐漸切割山脈。河流攜帶的泥沙和石塊對河床和河岸進行侵蝕,特別是在河流流速較快的地方,侵蝕作用更加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河流可以在山脈中切出峽谷或河谷。
地質構造的弱點:山脈中可能存在地質構造的弱點,例如斷層、裂隙或巖石較為松軟的區域。河流容易沿著這些弱點侵蝕,從而形成切割山脈的河道。
地殼運動:地殼運動不僅會抬升山脈,還可能導致河流路徑的改變。在某些情況下,河流可能被迫改道,穿過山脈的薄弱區域。
四川盆地東部的長江和嘉陵江穿過南北走向的山脈,可能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的地質歷史和河流演化過程需要通過地質調查和研究來詳細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