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話→裝的要維護人情世故→不了解對方→嘮家常吧→有女朋友→結(jié)婚沒啊→生孩沒啊→男的女的啊→小孩乖不乖啊→來我教你怎么教育孩子→孩子成績怎么樣啊→孩子仿你啊,蠢貨調(diào)皮搗蛋→孩子上的哪個大學啊,那誰誰上個哪個大學→孩子找到工作沒呀→孩子有女朋友沒呀......
人情世故就是互相打探對方家境,然后從中獲取情緒價值。
過年團聚為什么人們更樂于耍手機而不是搞人情世故,很大原因就是這樣的人情世故沒啥價值,還可能給自己帶來負能量,礙于情面又不能當場翻臉,背后回歸自己小家庭可能就爆發(fā)了,這就是人情世故給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外面和和氣氣,背后摔鍋砸碗。
然而,大多數(shù)人意識不到低效的搞人情世故給小家庭帶來的危害,反而樂于此,因為他們沒有精神追求,沒有自己的興趣,最感興趣的可能就是搞人情世故了,不管是找個說話的對象還是找個滿足情緒價值的踏板都是值得的。在他們看來,排斥搞人情世故就是罪大惡極的,就是嘴笨,在外面也是被欺負的人,經(jīng)常的繆論有“親戚面前又不會怎樣你,你都不敢說話,你在外面不被嚇死了”,“親戚說你兩句怎么了,是害你嗎?走大街上誰會說你?”諸如此類,讓人啼笑不得,還低頭耍手機,隨這潑皮無賴貨自己去吧,能怎么辦呢?你又改變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