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廣東本地的資本家,即使搞影視娛樂,也傾向于以本地粵語圈文化受眾為主,結果把路走沒了。
廣東以前靠港圈影視娛樂,強勢輸出了一波。導致很多人誤以為粵語文化有多大影響力。
其實港圈當年的人才,也有大量內地移民后代。成龍,周星馳,金庸,倪匡,都不是粵語族群
粵語只不過是一個載體,并不是文化內核。
港圈的開放程度,遠遠超過廣東的廣府白話,潮汕,閩南族群。
港圈這幾年因為涉政太深,被內地有意識壓制了。
廣東一些本土勢力,把粵語當成文化核心,搞文化自閉。路子就走沒了。
京圈,滬圈,如果也學廣東,專門給北京上海本地人拍電視劇,遲早也完球。
而且京圈,滬圈,比廣東強得多的地方,在于雖然受到政治意識形態壓力,但是人才交流沒有阻力。
滬圈的很多明星都是東北人山東人,京圈的很多明星都是南方人。
尤其是在南方系操弄下,廣東文化自閉的傾向越來越強。最后華南地區的娛樂業,只能發展長沙了。
以前廣東也不是這樣的。比如最早出過民營影視大佬鄧建國。把很多北方演員搞到廣東去拍攝影視劇。但現在這些人逐漸走下舞臺。港圈的勢也借不上了。所以逐漸喪失影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