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資金電算化和活期化后,M0的高能貨幣屬性重要性是在下降的。另一方面,如果發鈔行對港幣發行權申購不足,導致港幣流通性不足,港幣相對稀缺,港幣對美元升值,金管局就會賣出港幣資產或是買入美元資產,前者相當于直接釋放流動性,后者則會使美元資產升值,市場會把手中的港幣換成美元以套利,銀行會有港幣償付壓力,通過清算體系傳導到三大發鈔行,逼迫發鈔行向金管局換的發行權,反之亦然。實際操作中,發鈔行并不會等到市場逼迫它們,而是自己主動調節貨幣發行量,這樣套利空間(雖然很小)更多就在自己手里,獲得貨幣乘數優勢。
有些微的的套利空間,更重要的清算與結算賬戶必須在三大行開立,相當三大行在充當最后貸款人。實際貨幣杠桿不會像理論上那樣以無窮級數的方式增值,而三大行相當于是能夠獲得貨幣乘數的第一級,其他行都是第二級起。另外三大行也是Basel III的系統性重要銀行,港幣發行權在會計上對于滿足核心資本充足率非常有利(即:發行港幣本身是會體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的,借:對金管局美元;貸:港幣發行權)而這部分相當于用公益性資金(因為港幣發行并不是三大行自己的收益性業務)來充實核心資本。
對于主動型央行來說,利用匯差套利是產生央行結余的重要手段,但是對于被動型央行來說,這個空間很小,甚至不足以覆蓋自建一套清算系統,這個時候讓大型商業銀行利用已有的清算系統更合理。HKMA的結余主要來自于OMO和外匯基金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