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到4500萬年前,印度板塊移動速度超過10厘米/年,屬于軟碰撞,還沒有造成青藏高原高抬。4500萬年前到2300萬年前,印度板塊移動速度降低為6厘米/年(現在還有5厘米/年),對中華大地的擠壓開始明顯,進入硬碰撞階段。2300萬年前以來,碰撞加劇,青藏高原加速抬升(青藏高原的擠壓幅度從地殼厚度可見一斑,居然高達80千米,燕山太行山和江漢地區地殼厚度都不過三四十千米),中華大地從南到北從西到東的造山帶普遍活躍起來再次造山,之前已經被或多或少夷平的秦嶺、大別山、太行山等等山系都再次崛起。中華大地整個南部,由于被擠壓的青藏板塊巨大推動力,也發生了普遍的再造山運動,形成了今天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山多平原少的地理特征,雪峰山、幕阜山、武夷山、南嶺這些山脈把南方一個個省份的地理間隔畫了出來。今天長江以南主要城市,不是山嶺間的塌陷盆地,就是河流入海口形成的小沖擊平原,除了珠三角、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地帶,不存在很大量集中耕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