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羅馬時期羅馬城的人口估計,學術界存在一定的爭議。一般認為,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羅馬城的人口可能達到了50萬到100萬之間。這一數字是基于考古學、歷史文獻以及對古代城市基礎設施的分析得出的。然而,由于缺乏確切的統計數據,這些數字只能是估計值。
羅馬城在非工業社會中維持如此高的人口密度,主要依賴于其復雜的基礎設施和廣泛的貿易網絡。羅馬帝國通過其道路網絡和海上航線,從各個省份進口糧食和其他必需品,以支持城市人口的需求。此外,羅馬城擁有先進的供水系統,如引水道和下水道,這些基礎設施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至于漢初的人口,歷史記錄顯示漢朝初期的人口大約為2000萬左右,這個數字在當時的農業社會是相對合理的。中國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適合農業生產,加上相對平穩的社會結構,使得較高的人口數量成為可能。
總體來說,古代大城市的人口規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經濟、政治和技術條件。羅馬和漢朝都在各自的歷史背景下,達到了相對較高的人口規模,這并不算特別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