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連續近親繁殖已被用于建立科學研究的“純”系。
對這些受試者進行的實驗很有價值,因為遺傳變異不會扭曲結果。
在家畜中,近親繁殖通常會導致一種權衡,即以犧牲另一個性狀為代價來放大理想的性狀。
例如,近親繁殖荷斯坦奶牛導致產奶量增加,但奶牛更難繁殖。
許多野生動物自然會避免近親繁殖,但也有例外。
例如,帶狀貓鼬雌性經常與雄性兄弟姐妹或它們的父親交配。
雌性果蠅更喜歡與它們的兄弟交配。
雄性螨蟲總是與它的女兒交配。
在某些物種中,近親繁殖的優勢可能大于風險。
但是狗狗近親繁殖會導致很多健康的問題,同時它們往往比同一品種的其他狗要聰明得多。
除此之外近親繁殖的狗往往會有生育問題,不過對于寵物狗來說,有些鏟屎官并不一定喜歡自己的狗找對象,因此有沒有后代也就無所謂了。
對于動物來說,近親繁殖有利有弊,就看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了。
參考資料:
Griffiths AJ, Miller JH, Suzuki DT, Lewontin RC, Gelbart WM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New York: W. H. Freeman. pp. 726–727. ISBN 0-7167-3771-X.
Lieberman D, Tooby J, Cosmides L (April 2003). "Does morality have a biological basis?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factors governing moral sentiments relating to incest". 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270 (1517): 819–26. doi:10.1098/rspb.2002.2290.
Thornhill NW (1993).The Natural History of Inbreeding and Outbreed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0-226-798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