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這波“泡菜危機”跟日本的米價上漲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大白菜需要在涼爽的環境下生長,而韓國近段時間持續的高溫酷暑天氣,對大白菜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白菜收成欠佳。
另一方面,受人口老齡化、農業種植成本上升以及氣候原因的綜合影響,韓國的白菜種植面積正在萎縮,去年韓國高寒地區的白菜種植面積已經不及20年前的一半,從8796公頃減少至3995公頃。
種植面積的萎縮減少了總產量,再加上近期氣候變化的影響,導致產量進一步下降,造成了近期韓國白菜供應緊缺的情況。
據統計,23日韓國每棵白菜的平均零售價為9321韓元(約49元人民幣),同比上漲超過了五成,一些分銷渠道價格甚至飆升到了2萬韓元/棵(約105.6元人民幣),這妥妥的變成了“金白菜”。
大白菜是韓國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供應緊缺將直接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同時不斷飆升的白菜價也加劇了群眾的生活壓力,為此,韓國政府決定從中國進口大白菜,來分擔市場的供應壓力,緩解民眾的焦慮情緒。
韓國具備一定的白菜種植規模,為了保護本國的農業生產,白菜正常情況下是不進口的,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會選擇進口。
2015年韓國和我們簽署了FTA協議,其中大米,白菜,豬肉,牛肉這些農產品就沒有在內,被限制進口。
另外韓國人有著“身土不二”的思想原則,在他們眼中,韓國本地的白菜是最好的,其它國家的白菜便宜,說明品質不是很好,之前就有部分韓國人就曾質疑過我國的白菜品質。
從往年的進口情況來看,韓國2010年從我國進口162噸白菜、2011年為1811噸、2012年為659噸、2022年為1507噸,整體進口量并不大,都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的。
此次是韓國政府第五次從中國進口大白菜,首批為16噸大白菜,計劃27日進口,這個進口量確實不夠塞牙縫的。
進口量這么少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東北地區今年受水災影響,大白菜產量也受到了影響,東北當前的白菜價并不便宜,自身的供應肯定優先考慮,能給出16噸的供應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此次韓國的泡菜危機在網上也是引起了熱議,有觀點認為我們應該漲價賣給韓國,畢竟人家是發達國家不差錢,賺多點外匯來補貼下菜農也不錯。
韓國對華態度一直不太好,群眾的呼聲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從國家的角度出發,肯定不會坐地起價,出于人道主義考慮,估計還是會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給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