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科學的命題,包含著兩種命題,一種稱之為存在命題,一種稱之為全稱命題。
存在命題可以證實,卻不可證偽。全稱命題可以證偽,卻不可以證實。
譬如說宇宙中存在龍,假設你把龍抓過來,那么就驗證了龍的存在。但是你抓不到,卻不能否定龍的可能存在。所以它是可證實,卻不可證偽。
但是全稱命題恰好相反,如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如果存在黑天鵝就證偽了這個命題,卻無法證實這個命題,因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驗證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因為所有不僅僅包含地域的全部,也包含時間上的全部,未來情況依然是不可預測的。
而可證偽和可證實,實際上都共享這樣一種觀念,即真與假作為真值,乃是有意義的句子。但是形而上學命題乃是無意義的。只不過波普爾改造了邏輯實證主義者的觀點,從可證實原則轉向了可證偽原則。
并且波普爾的觀點受到了達爾文演化論的思想,乃是一種試錯性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