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是并不尋求可證偽性,而是尋求更好的解釋世界的可能性。
牛頓力學是比亞里士多德更好的解釋了世界的可能性,但是不是必然的真理。
相對論比牛頓力學更好的解釋了世界的可能性,也不是必然的真理。
量子力學也是從另一面更好的解釋了世界的可能,但是也不是必然的真理。
雖然我們的科學都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但是對科學研究來說都是要追求更好的解釋世界,直至追求到那個必然性。科學不是以可證偽性作為科學研究的出發點和目的。尋求必然的終極可能也就是不可證偽性才是科學研究的目的。
2.科學也沒有被完全證明過是可證偽的,也就是說可證偽性沒有被確定證明是科學的必然屬性。
科學追求的是更好的解釋世界的可能,直至找到終極的最好的科學,誰也不能說終極的那個科學就是可證偽的。我們研究科學是希望找到的是不可被證偽的終極真理,那個最好的解釋世界的可能。
所以科學是可證偽的本身就是沒有得到證明的謬論。
綜上,科學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這個知識提供了比之前更好的解釋世界的可能性,而不是因為是可證偽的。
可證偽沒有被證明是科學本身的屬性,科學進一步探索的目的也不是可證偽,反而是想找到終極的最好的不可證偽的真理。
可證偽性這種錯誤的模因應該退出科學研究的的思維了,抱著這種可證偽的思維去評判和研究科學是不可能得到關于科學的正確和創新的認識。
可證偽性就是扯淡的說法,是波普爾在邏輯實證主義試圖定義科學是實證的失敗時提出的。我們人類沒有確定證實我們認識的世界,難道我們就能確定證偽我們認識的世界了。那真理來的也太簡單了,證實不行證偽就行了,滑稽。
科學家們需求更好的認識世界的可能,不輕率對世界的真理下定義。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和邏輯實證主義一樣是未經論證的對真理下輕率的定義。
從古至今,牛頓,愛因斯坦,錢學森等等大科學家做出科學創新不會是因為尋找和抱著可證偽性的目的做科學,而是抱著尋找那個比當下認識更好的可能解釋,甚至是不可證偽的終極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