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機場的運行特點與難點
a)飛機性能下降,空氣密度低;
b)由于機場所在山區的清障條件差,設計復雜的飛行程序,導致復雜的飛行操作;
c)不利和多變天氣以及復雜地理條件(包括湍流、風切變、沙塵、低云低能見度等)造成的飛行作業難度增加;
d)由于設置導航裝置的困難以及通信和導航信號被地形阻擋和反射而導致導航能力受限;及
e)缺氧引起人體缺氧,導致操作人員思維和反應速度變差,造成人體失誤的可能性增大。
由于上述特點,高海拔機場的飛行作業難度更大,風險更高,可進入性更低,為了處理潛在的安全風險,簡單地復制適用于普通機場的運行管理機制往往不足以應對高海拔機場,這可能導致高海拔機場發生事故或事件的可能性更高。
與高海拔機場早期建設期間相對較小的交通量相比,近年來全球許多高海拔機場的客流量一直在飆升。然而,國際民航組織關于飛行作業的規范是較早制定的,因此在起草附件6及其指導文件時沒有提到有關高海拔機場運營和管理的具體指導。結果,在ICAO框架內缺乏協調一致的做法和指導文件,導致各國民航當局根據各自高海拔機場的實際運行情況制定了各種監管要求,導致在多國環境中存在不同的認證和監督程序,并阻礙了國家一級最佳做法的共享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