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人結婚早,可能十二三歲就成婚了。倆半大孩子,啥也不懂,這時候就要用到春宮畫了。
張衡的《同聲歌》(對,就是你認識的那個天文學家張衡)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提到春宮畫的詩作。
全詩以女性視角,描述了她與丈夫新婚之夜的經歷與感受。
其中“衣解巾粉御,列圖陳枕張。素女為我師,儀態盈萬方。眾夫希所見,天老教軒皇”幾句,說得就是倆人拿出春宮畫放在枕頭上,學著畫里的樣子行事的場面。
在已經把生理衛生知識納入義務教育的現代,很多人的性教育可能也還是通過黃文和黃片,就更別提沒有正規性教育的古代了。家里在女兒出嫁時,把春宮畫放在嫁妝箱的最底下,也就是所謂的“壓箱底”。此時的春宮畫所承擔的就是新婚小夫妻的性啟蒙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