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點冷知識吧。
里面可能有對中國甚至世界影響都比較大的事情。
涉及東西比較多,各位當故事聽聽就好了。
1、金立手機
都知道oppo和vivo在東莞,但是當年和他齊平的金立也在東莞,為什么金立垮了呢?因為當年劉某庚聯合澳門做局,車俞40多億,被關澳門一個月,自此金立資金鏈斷裂
2、寧德時代
曾毓群一開始在東莞創立ATL,被人聯合做局已1億美元賤賣100%股權給日資。當時曾毓群想在東莞拿地剝離動力電池來創立新公司,東莞劉系人不給地,不然寧德時代改名為東莞時代。
3、字節跳動
張一鳴父親在東莞開工廠,在東莞長大
4、東莞地鐵
某些原因投資人撤資,地鐵建設延期
5、地理位置
唯一一個夾在兩個超一線城市中間的城市,80年代港資和臺資投資是完全偏向于深圳和廣州的,所以東莞為了拉外資,所以對服務業管理過于松懈,導致90年代末及21世紀初形成完整的服務業產鏈,讓東莞丟掉名聲。
6、鎮街關系
全國第一奇葩城市,地方鎮街權利占8,中央占2,每個鎮街各自畸形發展,所以交通道路規劃極其破爛。
7、港口
麻涌新沙港,華南地區最大的港口,本來廣州想把麻涌借過來,東莞不同意,所以把港口“借”過去了
8、科技
因東莞力爭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落戶東莞
隨之孵化出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9、有趣知識
廣東四大園林之一可園
全國最大的電影院華南mall
虎門硝煙
龍舟世界第一
中國籃球之鄉
華為歐洲小鎮
中國第一位奧運會舉重冠軍東莞人
……
10、東莞未來
教育要抓,教育資源遠遠不夠
醫療要抓,醫保還分金卡和普通卡,只有體制內的人才有金卡,而且藥店普通卡用不了,真的笑死人,把人劃分三六九等。
經濟要抓,要有規劃,除了松山湖,其他沆瀣一氣的。都喜歡做一錘子買賣。
舉個例子,某鎮把地買出去建住宅樓,收益一次性幾個億,而且還有花錢配套醫院商業學校。但是這塊地旁邊原來是一個年產值幾百億的企業,每年繳納稅額幾個億。天天被這群住宅群眾投訴。可能面臨搬遷
反觀蘇州,產業園區的規劃做的很好,所以GDP和東莞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