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但不是校長最想聽的——因為你只羅列原因,并沒有進行加工,也沒有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之分,顯得雜亂無章。
這時候,結構化思維就顯得尤其重要:把一堆看著很亂的想法,分門別類地收納好,讓它們在框架內各司其職,幫助你更好地表達或者解決事情。
運用結構化思維之后,你會首先進行歸類分析:
①課程方面——新編課程知識點有點難,學生們跟不上。
②學生方面——重心沒回到學習上。
③其他原因——隔壁裝修,影響考試;上課時間變動,學生不適應。
④教師方面——近期任課老師身體不適,教學質量不高。
之后,經過實際驗證,排除掉了第①、④點,所以回答說:
報告校長,這主要是學生本身心態和作息時間調整的原因:剛剛結束假期,孩子們的心還沒收回來,再加上實行新課程表,比之前提前1小時上課,很多同學還不適應。
另外,考試時恰巧隔壁在裝修,影響了應試狀態,所以最近的測試成績下滑。
解決問題好比偵探破案,要是缺少全面信息或關鍵線索,這個案子十有八九會成為懸案。
所以建立信息網,必須記住兩個要素:
一是信息全面,盡可能將信息搜集、思維拓展到最大,以防漏掉關鍵信息;
二是條理清晰,從大范圍到小范圍逐漸明確細化,最終鎖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