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立因果循環的觀念
想要使用系統方式思考問題,首先要改變我們原本線性的單因果思維模式。像文章開頭寫到的兩個例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先改變“都是XX才導致這件事的發生”這樣的想法,也要改變簡單武斷地處理問題方式。不要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想,我是不是太笨;不在工作遇到麻煩的時候想,老子大不了辭職;不在感情遇到問題的時候想,大不了分手。在系統中,每一個產生影響的作用都既是因,也是果,沒有只存在于一個方向的作用。一切改變的出發點,其實正是我們自身。
2.構建系統的基本模塊
構建系統關系的基本模塊有三種:正反饋,負反饋與延遲。
正反饋就是加速增長或加速衰減,讓“好的更好,壞的更壞”。比如說剛上小學的劉二狗性格靦腆,因為他第一次數學考試成績不好,老師就沒有特別注意到他。他誤以為老師不喜歡自己,于是也不喜歡老師了,最終導致成績越來越糟糕,進入了惡性循環。再比如說一個商品質量不錯,通過顧客們的口口相傳,商品銷量越來越大。
負反饋是“起著穩定作用的反饋”,它會讓我們離目標越來越近。高中生物告訴我們,人體系統有數千個負反饋過程來維持體溫、保持平衡、愈合傷痛、調節瞳孔采光量,以及進行危機報警。
延遲就是行動和結果之間的時間間隙。這個時間間隙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長。洗澡的時候,你轉動調節水溫的閥門,水溫不會立即變化,而是會等一會才變化。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你可能并不知道自己選的專業學什么、有什么用,可能直到大三大四的時候才知道,也可能直到畢業也不知道。調節完閥門等待水溫生效的過程、填完志愿到找到職業歸屬感的過程,都是“延遲”。
我們所在世界的所有系統,都是由正反饋、負反饋和延遲這三個基本模塊搭建成的。了解這些基本概念后,我們就可以試著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系統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