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吐蕃傳:
公主惡國人赭面,弄贊下令國中禁之。
自褫氈罽,襲紈綃,為華風。
遣諸豪子弟入國學,習詩、書。
又請儒者典書疏。
這就是《新唐書·吐蕃傳》記載文成公主入藏之后的內容,只有短短47個字。
但你知道這短短47個字之后,有多少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嗎?
歷史上每一次改革,都會深刻觸及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的改革,禁止了吐蕃人赭面的習俗,
改變了吐蕃人的生活習慣,不再穿毛毯,該穿絲綢,
改變了吐蕃人的文化,開始全面學習漢人儒家文化。
以上三條,變一個,都會引起激烈反對,更何況一次變三個。
想想孝文帝進行的改革,太子親自跳出來反對,逼得孝文帝把親兒子都砍了。
不過對大唐來說,吐蕃的反對太小了,不足以讓歐陽修那批人寫進新唐書。
改革在削弱舊利益集團的同時,必然產生新的利益集團。
而新利益集團的核心,就是改革的第一推手——文成公主。
于是,文成公主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人”了,而是一面旗幟,一個利益集團的“發動機”。
多少人的身家性命、榮華富貴,都系在文成公主身上。
這就意味著,文成公主想走都走不了,她要是走了,改革派就會想:
以前反對改革的保守派會不會得勢?
保守派得勢之后,會不會反攻倒算?
那個時候我們改革派怎么辦?
所以他們會拼了命阻止文成公主離開,而文成公主自己,也不可能不負責任地把一大批人扔下。
所以,文成公主她根本就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