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是個徹頭徹尾的【殖民】政權,其兵制和正統華夏王朝,完全不是一回事。
“大清帝國”最強盛時,紙面實力:20萬八旗軍+60萬綠營軍=80萬常備軍,4億總人口,1300萬平方公里的亞洲第一大帝國。
真實統治基礎:只有區區100萬八旗戶口,在此基礎上的20萬八旗兵丁,一方面要監視60萬綠營軍,另一方面,還要與之狼狽為奸,共同壓制4億漢人民眾。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時,滿洲八旗牛錄231個,總丁口只有6.9萬人。
經過皇太極的二十年苦心經營,滿洲八旗310牛錄,又增加了蒙古八旗120牛錄,漢軍八旗164牛錄,滿蒙漢八旗男丁總人數:合計16.12萬人。
清軍入關后,經過長期戰爭的損耗,到順治十四年(1657年)的統計,滿洲旗丁總數只剩下4.96萬人,滿蒙漢旗丁總人數:合計39.19萬。
說白了,滿清只不過是趁明朝中樞崩潰后,利用在關外立國三十年打造的組織力和動員力,裹挾了一盤散沙的蒙古人,將敢于抵抗的遼東和北方漢人殺盡,然后再驅使數十萬計的降伏漢人,組成漢軍八旗和綠營漢軍,歷時數十年侵攻,完成了對中華大地的征服。
所以,當南明李定國反攻湖廣時,滿清一度打算讓出西南七省,請求議和。
鄭成功遠征南京時,清廷聞風喪膽,坐臥不寧,順治帝福臨為安撫人心,一度打算御駕親征江南。
吳三桂舉兵反清時,眾多滿洲親貴第一反應就是趕快放棄中原,逃跑回遼東老家。
這與其是說滿清權貴們膽小如鼠,以天下之大而畏懼反清勢力的一軍一隅,而就是太清楚它們自己的真正家底,其實是如何外強中干!
此刻,維系滿清政權的核心武力,就剩那么幾萬真滿洲男丁,在戰場上打死一千人就少一千人,對長城以北數以百萬計的蒙古部族,對長城以南數以億萬計的漢人民眾的壓制力量,自然就少了一分——八旗軍根本死不起人!
經過了康雍乾百年的“太平盛世”,在中國總人口增長到4億的同時,八旗男丁也增加到了約100萬人,在此基礎上,才有了駐防各個主要城市“旗城”的20萬八旗軍。
然而,東亞大陸這片土地,在工業革命前,生產力承載水平是有上限的,
各個華夏王朝的極盛時期,包括西漢昭宣之治,東漢永元之隆、隋朝開皇之治、唐朝開元盛世、北宋嘉佑之治、明朝仁宣之治、明朝隆萬中興……官府在冊的納稅人口,不過5000~6000萬。
而在滿清治下,特別是雍正帝胤禛大搞“攤丁入畝新政”之后,導致人口滋生,膨脹過度,遠遠超過了生產力承載水平,
被滿清魚肉的4億漢人百姓的生活質量,自然就跌落到漢唐宋明等華夏王朝的1/5~1/8,甚至遠不如同一時期的美國與巴西黑奴!
這些面黃肌瘦的奴隸們,連勉強糊口都成問題,平均壽命不過30余歲,更勿論和秦漢世兵制、隋唐府兵制的百姓那樣,每年都接受嚴格正規的軍事訓練,
20萬八旗兵丁,作為生下就有錢糧的吸血鬼階層,同樣退化為一群提籠逗鳥、侃大山吹祖宗的廢物了。
滿清王朝真正的武力倚仗,就是跑到極北深山老林,去強征那些生活苦寒、茹毛飲血的野人,組成總人數不過萬人的所謂“索倫勁旅”,其宿敵準噶爾汗國,極盛時只有60萬人口、區區3萬戰兵,
這種連一場大型天災都扛不住,放在漢唐明極盛時期,根本不堪一擊的大型游牧部落,
趁著內亞草原武力衰微,居然就成了滿清的百年勁敵,一度奪取漠北,進占青藏,
竟逼得滿清康熙雍正二帝,連簽《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先后割地60萬平方公里,才換取了沙俄在清準戰爭中立。
號稱〖歷史正劇〗的《雍正王朝》電視劇,對相關史實做了大量【魔改】,對胤禛這個男主角的美化和粉飾,到了跪舔得毫無底線的程度。
真實的胤禛,個人武力值是他一眾兄弟中墊底,拉弓只能拉可憐的“四力半”,(他的親孫女和孝公主,都能拉十力大弓),不擅弓馬騎射,也沒有什么軍事才能,最喜歡根據臣子的生辰八字算吉兇,以此來選派大將。
在康熙末年,十四皇子胤禵統帥大軍,已經驅逐了青藏地區的準噶爾軍。
然而當胤禛奪取皇位后,又是一朝得志便猖狂,在某份奏折迫不及待批復:「此等言語不必奏朕,朕豈為八歲登基之君」,嘲諷他親爹康熙帝玄燁,
又是急忙把胤禵召回京城囚禁,換帥庸才,直接導致青海蒙古首領羅卜藏丹津,起兵反清。
胤禛在與大將年羹堯商議此戰時,毫無取勝信心:「當危急之時,朕原存一念,即便事不能善結,朕不肯認此大過,何也?當不起。原是圣祖所遺之事」,直接說一旦打輸了,就甩鍋給親爹。
——年羹堯又怎么能看得起這種皇帝?打贏了青海這仗后,自然是飛揚跋扈以為己功了,然后就被惱羞成怒的雍正帝,找了個他奏章上的錯字為由,先貶官而后處死。
當2萬準噶爾軍大舉東進,進逼漠北蒙古各部時,
雍正帝繼續坐在紫禁城里遠程遙控,繼續根據生辰八字親自算命,以此來選派大將,臨戰前又把傅尓丹與岳鐘琪等將領,臨時召回京城,進行詳細的微操指示。
他這一番胡折騰的結果,是清軍在和通泊之戰慘敗,號稱的3萬大軍被全殲,只剩2000人突圍,上萬名滿洲八旗精銳戰死,18名都統(高級軍官)陣亡14人,大都是滿洲親貴大員,北京旗營幾乎家家戴孝。這也是從明末努爾哈赤起兵遼東以來,清軍百年戰史最大的慘敗,沒有之一。
氣急敗壞的雍正帝,又是把傅尓丹與岳鐘琪下獄頂鍋,又是急忙派人到宣府一帶去重修長城,差點連皇位也要坐不穩了。
準噶爾軍趁勢攻入漠北,外蒙喀爾喀部首領、清朝駙馬策棱,指揮本部軍馬在光顯寺之戰反殺,殲滅準爾噶軍萬人,迫使其撤軍,這才穩定了戰局。
于是清準雙方罷兵議和,以漠北杭愛山為邊界,雍正帝把康熙朝已占領的大片疆土,包括新疆東部、阿爾泰山脈在內,盡數割讓給準噶爾,實際承認了其與滿清“敵體”的獨立政權地位。
說到底,胤禛也多虧了乾隆帝弘歷這個兒子,二十多年后,在準噶爾內亂和天花瘟疫的雙重幫助下,將準噶爾一戰滅國亡族,為父雪恥,
否則這位“清夾宗/和通泊戰神”在戰前戰后的種種離譜之舉,足以和“宋車宗/高粱河戰神”趙光義、“明堡宗/土木堡戰神”朱祁鎮,在史冊交相輝映了。
號稱〖歷史正劇〗的《雍正王朝》,把和通泊之戰這場雍正帝生平的最大恥辱,強行“移花接木”送去康熙朝末年,還胡扯是八皇子胤禩故意不搞好后勤,所以才打輸的;讓老子給兒子背黑鍋,讓劇中的反派boss給男主角背黑鍋,——實在是搞笑之極。
正因為滿清王朝的真正統治基礎,就是那幾萬到幾十萬的八旗男丁,不足萬人的索倫野人兵,甚至比數百年前,它們只有半壁江山的女真金國前輩,都相差甚遠。
金國大定二十三年統計,金世宗完顏雍治下,極盛時期金國,其本族女真人,在融合了渤海/奚/室韋等遼東胡部后,有202個猛安、1878個謀克,615624戶,6158636人。在這600多萬女真軍戶的基礎上,可以極限動員60萬~100萬大軍。
所以,滿清【殖民政權】的真正核心武力,能承受的傷害損失非常小,是遠遠比不上動輒被南宋軍隊“殲敵十萬”的金女真軍的,才會有雍正朝和通泊一敗,陣亡上萬八旗兵丁的損失,就直接動搖皇位的奇葩景象。
對比歷史上的秦始皇滅趙戰爭,10萬大軍被李牧殲滅,陣亡數萬;滅楚戰爭,20萬大軍被項燕殲滅,陣亡數萬;滅南越戰爭,50萬武裝移民,戰后只剩下10余萬人。
漢武帝對匈奴戰爭,漠北大戰中,衛青霍去病10萬騎兵,陣亡3萬;趙破奴2萬騎全軍覆滅;兩征大宛之戰,陣亡近10萬;燕然山之戰,李廣利7萬騎全軍覆滅……
因此,如秦皇漢武這樣的華夏帝王,損失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精兵,還毫不傷筋動骨的強大國力承受力,怕是讓胤禛、弘歷這樣的滿清酋長,想都不敢去想!
所以,鴉片戰爭的歷史真相,就是只有20萬八旗兵丁的滿清王朝,將其主要兵力用來監視60萬漢軍綠營兵,防備4億漢人民眾的同時;
被本土2500萬人口、包括殖民地高達3億人口,生產力和工業化水平遠超清朝的不列顛帝國,用2萬“龍蝦兵”與鐵甲艦擊敗。
駐守鎮江的清將海齡,在英軍入侵前,竟不分青紅皂白,大肆捕殺當地的漢人民眾2萬人,因為他認定漢人必然是“勾結英夷”、與滿清當局為敵的“漢奸”。
沒錯,“漢奸”這個詞在清朝,字面意思“漢人中的奸細”,就是滿清當局用來辱罵漢人反清者的。
而清末流傳的「旗人當漢奸,罪加一等」這句話,從來也不代表滿清八旗官民,和漢人民眾一樣痛恨外國侵略者;而僅僅就是指責那些良心未泯、同情漢人反抗者的旗人,吃著大清皇上的鐵桿莊稼,卻要親漢反清,當然“罪加一等”。
正因為滿清王朝和八旗貴族自始至終,都很清楚自己是作為邊疆胡族,竊據了中華帝位,所以防止漢人造反始終是其頭等要務,
此后幾十年時間里,滿清當局“以中華之物力,結諸國之歡心”,心甘情愿地“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出讓無數主權,讓神州大地淪為歐洲列強的半殖民地,也換取了列強對其鎮壓漢人民眾反抗的巨大財力物力支持。
滿清委托英國人赫德,控制了中國海關,把華夏幾千年積累的手工業成果盡數出賣,換取了讓滿清茍延殘喘半個世紀的大批錢財。
【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反漢防漢永遠是滿清王朝的第一要務!這才是滿清二百多年來,種種倒行逆施的賣國舉措的根本出發點。
因此,滿清王朝也注定永久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華夏民族的子子孫孫世代唾棄,絕沒有任何翻案的可能。
而一直以來,很多網絡論者,只會拿明清戰爭這種低劣水準的“比爛戰爭”,滿清這種退化到部落政權的垃圾經驗,來強行套遍幾千年的華夏各朝歷史,
因此才會覺得“幾萬精兵”的損失,是一個古代王朝不可承受,足以顛覆皇權云云……
這就和他們往往也同樣堅信:「無限量供給榨菜白粥,就能養十萬死士」一樣,都是被打上【滿清=中國古代】【滿清康乾盛世=中國古代最高鋒】的〖思想鋼印〗,才會如此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