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大陸架不是泥沙在海中沉積形成的,而是冰河時代的平原。最近一次冰河時代,海平面大約比現在低120米。有人認為,間冰期海平面上升到現在的位置,導致這些平原被淹沒成為大陸架。
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但解釋不了一個問題:沿海地區并不都是平原,而大陸架卻并不只在平原海岸外分布,而是在幾乎所有大陸海岸和大型島嶼海岸外連續分布。
以我國的海岸為例,遼河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杭紹甬平原、珠三角平原、漳廈泉平原、臺灣西海岸、潮汕平原、雷州半島、海南大部分沿海地區等地確實是平原,但是我國也有很多海岸線是山地甚至懸崖。比如著名的青島嶗山、香港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巖園區。
假如大陸架是沿海平原在海平面上升時被海水淹沒形成的,那么只有下遼河平原、華北平原、長三角、珠三角等平原海岸外才會形成大陸架,而像嶗山或香港西貢火山巖園區這樣的地方,即使海平面再上升100米,被淹沒的仍然是山坡,不會形成平坦、緩坡的大陸架。
然而事實是,除了臺灣東海岸,我國所有海岸外都有相當寬的大陸架。香港的太平山頂海拔554米,距離山頂2公里就到了海岸。然而從海岸向外60公里,海水深度才增加到50米。青島嶗山頂峰海拔1132.7米,距離山頂6公里就是海岸。從青島海岸向外200公里,海水深度才達到50米。
換句話說,無論是在平原海岸還是山地海岸,只要進了海里,地形的坡度一下子就變緩了,從海平面以上陡峭的山崖瞬間變成平緩的大陸架。這顯然是很難用“大陸架是被淹沒的冰河時代的平原”來解釋的。最合理的解釋,仍然是我之前提出的,大陸架是河流輸送到大海的泥沙沿岸漂移后沉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