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7年,趙簡子向趙午索取“衛貢五百家”,沒有成功,一怒之下殺了趙午,這引起了中行氏和范氏的聯合進攻,趙簡子一度被揍得從國都絳(今山西翼城東南)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可當時的知氏和韓、魏因挾嫌爭權,起來討伐范氏、中行氏,迫使范氏、中行氏出奔朝歌(今河南淇縣)。趙簡子遂回絳復位,并率晉軍圍攻朝歌。
公元前493年,齊國運粟支援范氏,由鄭國派兵護送。兩軍在鐵(今河南濮陽西北)和趙氏進行決戰。結果趙簡子大獲全勝,得到“齊粟千車”。
齊國此次干涉三晉可以說得上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不過等齊國下次出手的時候,勝負就天翻地覆了。
趙國大勝后,范氏、中行氏被迫逃到了齊國,于是此二家退出了晉國政治舞臺。公元前458年,知氏、趙氏、韓氏、魏氏盡分兩家的土地。
至此六卿只剩下四家:知、韓、趙、魏。
當知氏的知伯瑤專斷晉國國政后,他又開始強橫。強行索取韓氏和魏氏的萬家之縣各一,韓、魏沒有辦法,只能忍氣吞聲。
公元前455年,知伯又向趙氏索取土地,但剛硬的趙氏拒絕了。知伯便率領韓、魏舉兵攻趙,聯軍圍困趙襄子(趙簡子之子)于晉陽。趙氏堅守一年多,知氏引晉水從東北灌入城中,造成極大災難。后來,韓、魏怕趙亡后禍及自身,反過來和趙氏聯合,一舉滅掉知氏,并三分其地。這是公元前453年的事。
知伯瑤原是晉六卿中最強大的,但由于過于強橫而失敗了。從此“三家分晉”的局面形成,晉君“反朝韓、趙、魏之君”(《史記·晉世家》),成為三國的附庸。
由此,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三家之所以能分晉,是因為六卿的權力過于強大。
此事挺像宋朝為了避免五代十國的武人造反,所以極力重文抑武,最終自廢武功被異族摘了桃子。
晉國也是為了避免自己的親戚造反,所以極力扶持外人,最終自廢武功被外人摘了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