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源于六卿的權力膨脹,而六卿的產生要追溯到“曲沃代翼”。
曾經,晉國的首都是“翼”,但最大的城市是“曲沃”。
公元前745年,晉昭侯把曲沃封給其叔成師,是為曲沃桓叔。晉昭侯一脈為“大宗”,曲沃一脈為“小宗”。
晉昭侯的本意是讓已經成勢的叔叔遠離中央,避免給自己帶來威脅。但事與愿違,叔叔到了曲沃之后,反而愈發壯大。
終于,在公元前705年的冬天,曲沃的“小宗”誘殺了翼的“大宗”,由此拉開了一場長達70年的血腥內戰。
在這場大、小宗的爭奪戰中,最終“小宗”勝出。
可內斗就像一個潘多拉魔盒,你能通過內戰上位,別人就不能嗎?
時任晉國國君晉獻公,深深憂慮這個問題,于是他與大司空謀劃,在公園前669年發兵圍群公子,兵刃車廂城。此戰同樣血腥,除了極少數如欒氏、韓氏等“親己派”之外,其余公族永遠消失了。
為了防止別人掀翻自己,晉獻公先下手為強。
從此以后,晉國的公族便被拒于權力之門外,“不續群公子”成了晉國國策。但我們知道,任何統治者都需要培養自己的勢力,單人之勇不是政治。可晉國國君的親人已經不可信了,那么君主又該用誰呢?
晉文公給出的答案,叫做“三軍六卿”,晉文公讓他們來輔助軍權。
六卿,是六個職位,一開始由十一家輪流執政。后來經過一系列兼并,最終剩下六家。
韓、趙、魏、知(智)、中行、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