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印度的阿克巴大帝總共養了9000只獵豹,僅生出了一窩幼崽。
哪怕是現代技術,人工飼養狀態下的獵豹生崽都是新聞。
全球首例獵豹人工繁育案例出現在2020年,哥倫比亞動物園花了15年時間研究才成功了這一次,用的還是體外受精技術,并非自然受孕。
獵豹只要被人工飼養了,那基本就等于死亡了,是絕對不會繁育后代的,哪怕和主人再親都不會乖乖去繁育后代。
這也是基因決定的,因為獵豹的求偶交配方式非常非常特殊,所有猛獸里最特殊。
想讓獵豹發情交配,需要雌雄獵豹互相追逐幾十公里乃至于幾百公里,耗時幾個星期乃至于最長3個月之久,雌雄獵豹才會開始發情,然后進行交配,是貨真價實的:
你追我
如果你能追到我
我就讓你嘿嘿嘿
動物學家估計這是自然進化中雌性獵豹對配偶的篩選方式,只有速度足夠快的雄性獵豹才能通過篩選進行繁育,確保后代的速度可以越來越快。
但這種交配方式所需要的空間之大,是任何人類富豪都無法提供的,想繁殖獵豹所需要的空間是整整一個動物保護區,不管是家庭飼養還是動物園飼養都是不可能提供的。
這直接導致了人類不可能繁育獵豹,想補充圈養獵豹的方式就是從野外捕捉獵豹幼崽,養死一只捕捉一只,再養死一只就再捕捉一只。
獵豹一旦被人工飼養就注定不會有后代,看起來還活著但實際上已經死了。
這首先導致了人類無法在大量繁育中定向培養獵豹的基因,獵豹身上那些對人類“有用”的基因無法被留存并強化,同期被人類馴養的貓狗早就被人類培育出了無數的種類,親近度被定向大幅提升,因為不親人的都被淘汰了,但獵豹永遠只能從野外捉,身上能帶什么基因完全隨機,人類永遠無法定向培育。